岛民代表心儿

不混圈,自产自销,安静吃粮。
微博ID:岛民代表心儿,欢迎大家来微博找我玩!微博上我唠嗑会多一些~

© 岛民代表心儿
Powered by LOFTER

周瑜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单干

因为陆陆续续有太多人问过这个问题,虽然之前零零散散地讲过一些点,但没有集中详细地分析过,所以正好统一地来总结一下周瑜为什么不选择单干的原因。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稍微了解真实历史,看过一点《三国志》的人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很莫名其妙且诡异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朱苏进拍的《新三国》魔改给人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了,但这部搞笑剧其实可以说是二创《三国演义》的二创,我现在回想一下也很难说里面真实的历史成分比例是否超过10%,谁要是信了那就是害人不浅了。

 

但是,我发现确实有不少人根据《新三国》的剧情,在懒得求证的情况下,就相信了其胡编乱造,娱乐至死的剧情——such as由于孙策太优秀,周瑜和孙策情投意合主动变卖家产倒贴,江东这块地盘是二人共同创业。孙策死后,可怜的寡嫂被小叔子孙权和恶婆婆吴夫人霸占了共同基业,但周瑜仍旧继承孙策遗志,有着号令江东,莫敢不从的绝对威望,对江东兵权有着绝对控制。吕蒙为首的东吴几乎全部将领眼里都丝毫没有孙权,反而只有周瑜介绍来的鲁肃,痴心地爱着孙权,跟周瑜政见不合对着干。周瑜随时可以闹脾气、跟孙权吵架甩脸子、各种抗命不从,就是这么豪横。但由于太爱孙策加上心系江东,苦口婆心拉扯白眼狼孙权,憋屈到被孙权利用到死,孙权真是恶毒至极啊。

 

打出这段时,我一直在爆笑,这鬼东西跟历史上真正的孙策、孙权和周瑜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上面的内容一个字也不要信啊!朱苏进这个编剧到底是怎么做到居然没有一个写的是对的,而且每一个字都做到了和真实历史完全相反的地步,导致很多人非要拿着二创的二创一厢情愿地脑补这就是历史,别太荒谬了。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周瑜到底能不能废掉孙权,他能不能单干?

 

首先还是我经常说的,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这个思考方式其实一次性就能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自问一下,周瑜是想要独立单干吗?没有。至少我们从已知的他所有历史记录当中,都看不到他有想自己单干的意图。然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想不通,那为什么不呢?周瑜不是出身高贵,又文武双全,是整个江东将领的白月光,他不是完全有单干的条件和基础吗?答案其实就在第一个问题里,他不仅不想,最重要的是,其实他并没有这个能力(臣妾办不到啊)。

 

 

这个问题我们具体能拆分成三个不同时期来讨论。

 

 

时期1:周家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择当一方军阀?

 

周家在汉朝基本上世代是个官僚家族,而其实东汉的官僚不是很会打仗,起码到汉末时期周家这几代真的没什么特别会打仗的。人家的工作主要是辅佐大一统帝王进行文治,从而经略天下。

 

并且,周瑜其实不属于周家主支一脉(既权势最大的一脉),最有权的一脉是他从父周忠和从兄周晖。但周瑜本身的家世也算非同小可,只是家族的内部资源分配会有倾斜。周晖和周异(周瑜的爹)都做过洛阳令(可以理解为北京市市长)。要知道,曹操在熹平三年(174)举孝廉为郎,他原本是想成为洛阳令的但未能如愿,随即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非要类比,可以理解为北京市海淀区的警察局长),可以说是周瑜他爹的直系手下。

 

然而,主支从兄周晖的精锐武力亲兵都在董卓进京的时候就已经被屠戮干净,周家可以说是受到了大创,损失惨重。

 

具体可以参考周氏族谱如下:

 



周家在汉末具体是这样的,周瑜从兄周晖辞官后回到了老家舒城。庐江周氏作为著名的汝南周氏的分支,绝对是当地的名门大族,周家豢养了众多门客(其实就是私人武装),所以在江淮一带很有势力和声威。周晖出门随行的马车经常超过一百多辆(想想!一百多辆劳斯莱斯!),可说绝对是豪门望族。

 

好宾客,雄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后汉书》

 

汉灵帝驾崩后,周晖听说董卓进京,大开杀戒,于是带人到京城准备保护在朝中担任大司农的父亲周忠。结果董卓派兵将周晖等人劫杀,据史料记载,还有其他在洛阳的周氏族人一同被害。就是这一举动,可以说彻底葬送了周家的未来。


从《吴书》里可知,周瑜是有亲哥的,周瑜他亲爹周异至少生了俩儿子,孙权为了感念周瑜,重用了周瑜哥哥的儿子(也就是周瑜侄子)周峻,据《三国志》记载:“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也就是说周峻仅靠着叔父周瑜的功劳,就平步青云地当上了将军。但吴书里提到了周瑜侄子,却没有提到周瑜的亲哥,所以猜测很可能也是在189年一同被董卓杀害了,周瑜只将侄子带去了江东。


可以说,周家年轻精锐的一代子弟以及几乎全部私人武装力量应该都在此番浩劫中损失殆尽。周家依然有钱,有庄园,但是关键是没有人了,也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来守护自己的资产,后面只能投身于抵达淮南的军阀袁术手下。


所以,周家和董卓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的。周家经此一役,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最后只能主动派出16岁的周瑜去结交同龄的孙策,来达到结交当时讨董时异军突起的孙坚的目的。中平六年(189年),孙坚响应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彼时孙坚的家属都在寿春居住,孙坚在外征战,16岁的长子孙策自然当家。(这个年纪在汉代其实已经算是成年人了,汉代男子16岁,好多都当爹有娃了)


周家想通过照顾孙坚家人的方式结交孙坚,自然要派出与其长子孙策同年的周瑜,总不可能派当时还活着的四十来岁的周瑜另一个从父周尚去结交孙策吧,这也太奇怪了,都差辈了哈哈哈。其实要是能直接接触到孙坚,周家肯定就派跟孙坚差不多岁数的周尚去了。而周家这么做,当然就是希望借当时武力值超群的狠人孙坚及其部队来报仇,这是非常典型的政治结交。


设想一下,如此血海深仇,如果周家有足够的兵力和实力,早就自己就去复仇了。结果连这样大的国仇家恨,都要假手于人(孙坚)去报,可见周家当时是真的没人了,更别说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去抢占地盘了。周家如果能自立,190年就可以推举一位年纪合适的家主兴兵讨董卓了,所以很明显周家当时是没有能力的。


参考孙坚起家的时机,周家实际上就是在最有机会出来逐鹿中原的时候,没有那个实力,从而错过了做成一方军阀的最佳窗口期。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如果周瑜早生十年,赶上孙坚那会儿,或许还有可能带着周家做成大军阀,连三国穿越小说,大部分都选择黄巾起义为穿越的时间点,而绝对不会选择赤壁,因为那会儿天下刚刚大乱,阶级被打破,可以说机遇满满,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何况周瑜还是真的人中龙凤呢,可惜时也,命也。周瑜生太晚了,没赶上这波。


由于客观条件上,周家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周家后期就选择依附于占据了自家在淮南的庄园和田地的大军阀袁术。而周瑜也在袁术手下待了很久,是“观术终无所成”,才决定投靠孙策。并最终在孙策身亡,孙家权利交接的时候,周瑜选定了孙权“终构帝基”。他虽然走得早,但孙权实在争气,完成了他和自己的夙愿。



时期2:周瑜为什么在带兵去协助孙策的时候不选择独立单干?


这里要强调一下一个认知,那就是周家对袁术是有从属性的

 

周尚的丹阳太守是袁术封的,并且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看,是遥领,因为彼时丹阳郡并不在袁术手里,也不在朝廷派遣的扬州刺史刘繇手里,而是在一些小的地头蛇山贼手里,属于一个灰色地带

 

周家世代居住的大本营舒城被军阀袁术占领了,所以他们对袁术是绝对依附的状态。那么周尚这个遥领的丹阳太守本人究竟在哪里?从后面周瑜带兵协助孙策的地方来推测,他们应该在九江郡的历阳县附近(九江郡就是袁术当时的根据地),就在可以渡江的地方,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孙策会想到找周瑜帮忙的原因。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我一直没有时间详细展开说的孙策让周瑜“还镇丹阳”事件,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非常能透视当时他们立场关系的事。

 

我们都知道,孙策渡江是以袁术的名义去攻打当时朝廷派遣来的扬州刺史刘繇,当时的格局是:袁术占据淮南,刘繇被吴夫人的弟弟吴景舅舅(袁术任命的前任丹阳郡太守,也是遥领,人实际常驻在曲阿)和孙策的堂兄孙贲等人安置在曲阿一带(孙坚的墓地所在之处,也是孙氏的大本营)。

 

说白了就是袁术和刘繇的两股势力代表同时并存在扬州。

 

一辈子没打过仗的书生刘繇虽然是朝廷官方委派的,但是由于实际上他并没有占据多少地盘,袁术并不怕他,所以才会出现任命自己人周尚遥领丹阳郡太守这种操作。并且我们能看到诸如明明一开始是吴景、孙贲等人亲自迎接的刘繇,结果后来两人又被刘繇赶走的事情,这证明双方从一开始鼎足而立,相对和平的状态,转折到了后期的斗争状态。

 

转折的契机其实就是194年袁术派孙策打了两年同为朝廷任命的庐江郡太守(陆逊爷爷)陆康,刘繇一看同为汉朝廷指派的同事被袁术的人打了,连忙驱逐了同样是袁术的人——吴景和孙贲,并遣樊能、张英、于麋守横江渡口,遣笮融、薛礼驻军秣陵县。袁术闻讯,宣布废黜刘繇,改任惠衢为扬州刺史,这就是《刘繇传》里提到的“袁术自置刺史”之事。(咱就是说,袁术确实非常自嗨)

 

(吴景)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于横江,又击笮融、薛礼于秣陵。——《三国志 吴书 妃嫔传》

 

(袁)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三国志 孙策传》

 

(刘繇逐吴景、孙贲)于是(袁)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三国志 刘繇传》

 

然后在孙策于西线讨庐江郡陆康时,袁术又使孙贲、吴景在东线复讨刘繇(也就是说这俩被刘繇驱逐后,袁术又派他们打回去了),结果还是连年不克。可知此次战争,袁术与朝廷任命的两位官员陆康和刘繇的两线作战是从兴平元年延续到兴平二年(194-195)。孙策结束了与陆康的战争后,就主动提出助攻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代表袁术征伐江东到此时,孙策都是妥妥的袁术下属,并且孙策还是助战的身份,并非主攻。

 

(吴景)与(孙)贲,共将兵击(张)英等,连年不克。——《三国志 孙讨逆传》

 

而孙策准备渡江去帮吴景和孙贲的时候,根本没有凑够足够的船只等等,于是只能送信给同在附近,同样在给袁术打工的周家请求帮助。随后周瑜在获得了周尚的同意后,带着周尚的兵去帮忙,而这一切也同样是在袁术眼皮底下发生的,也就是说,袁术作为大老板,默许了孙家找周家共同推进【攻伐江东】这个公司项目。

 

这也就排除了所谓的孙策让周瑜回去帮他守丹阳郡一说。

 

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截至周瑜返回,丹阳郡当时都不在他们任何人手里,没人打下丹阳郡。

 

第二,孙策和周瑜都是袁术的打工仔,明面上都是在为袁术做事情。

 

那孙策那句“还镇丹阳”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孙策的野心。

 

孙策其实内心早对袁术起了异心,他实际上就是想借着去帮助攻打刘繇的由头,脱离袁术的控制。并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彼时他和周瑜并不存在任何上下级从属关系,周家和孙家都是袁术的手下,孙策和周瑜在此时期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拥有同一个大老板——袁术。这一次还不像之前通过孙策结交孙坚以报董卓之仇,周家甚至都没有主动提出帮助孙策,是孙策写信主动请求周家帮忙,他们是绝对平等的合作关系。

 

并且周瑜帮助孙策,不是周瑜个人的行为,因为当时周瑜才二十岁,是没有任何兵力和权力的白身(指身上没有任何官职的人),是去探望遥领丹阳郡太守的从父周尚时接到孙策求助信的,他所带援助孙策的兵力很大可能就是袁术拨给其从父周尚的兵,就算是周家的私兵,周瑜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不跟做官的从父周尚商量就带出来协助孙策。(我对有些人脑补出来的周瑜为了帮助孙策,架空自己从父周尚的意淫感到无比的匪夷所思,这不纯粹胡说八道么?谁懂啊!)

 

所以,与其说是周瑜选择帮助孙策,不如说是其从父周尚选择帮助孙策,或者说是周家选择帮助孙策。这跟后来周瑜已经在江东为官,自由择主,选择孙权“终构帝基”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一次,才是周瑜这个个体,真正完全自由意志壮志凌云的体现,与周家的选择都再无关系了

 

在这样的基础下,孙策和周瑜渡江后一路打过去,期间所有的成果,招募到的人马理论上应该是他们两个都有份的。孙策从袁术处离开时带走了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数百人,等从寿春走到历阳准备渡江时,人数已经达到五六千人,多出来的三千多人,就是孙策从寿春到历阳这一路上招募的。

 

(袁)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轸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三国志 孙策传》

 

那么周瑜带了多少人马呢?翻遍《三国志》、《后汉书》也没有记载,幸好《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七》引张勃《吴录》提到: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

 

周瑜帮助孙策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孙策)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三国志 周瑜转》

 

而自周瑜来后,帮助孙策成功从历阳渡江开始,到攻下横江、当利,击破秣陵,击败笮融、薛礼,拿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赶走了刘繇,这一路“策之众”起码又增兵了几万人,这其中有很多本来就应该是属于周瑜的。但是当打完刘繇之后孙策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耐人寻味。

 

他主动对周瑜说你可以回去了,有这么多人足够我后面继续打下去了。这意味着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让周瑜退出,也就意味着周瑜忙了半天帮助孙策渡江并且击溃刘繇,都分不到一点点好处。注意,这会儿的周瑜可没有主动提过自己要走,他其实完全可以不走,因为他在这一路上也是能收获增兵的好处的。

 

但问题是,孙策也不傻,他知道再这样一起打下去,周瑜是完全有资本积攒实力与他分兵分威望的。所以孙策才会直接提出:不需要你继续帮忙了,亲,你可以回去了。更何况,孙策对袁术已经有了异心,他压根也不打算把自己的功劳变成帮袁术干活,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再回去了。

 

有一说一,站在孙策的角度,孙家的角度,孙策的行为是完全正确合理的,甚至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孙策的一次政治高光。因为他隐藏的目的就是要趁合适的时机脱离袁术,而周瑜背后的周家什么态度他不知道,可能也不想知道,反正并不打算带着彼时依附袁术的周瑜玩。实际上后面孙策正式和袁术撕破脸宣布独立出来的时候,他连关系超远的从兄孙香(孙香父亲孙孺是孙坚的再从弟,感受一下这个血脉的疏远)都写信招募了,也没有再写过任何信通知或者邀请周瑜加入。

 

孙香这个【再从弟】的名词还真的就出自《三国志》,历史上就是描述孙香和孙策关系时,才第一次被使用,意思是同曾祖不共祖父而年少于己者。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又次一层,同曾祖的亲属关系叫再从。由此可见,周家并不在孙氏自己攻伐江东的战略计划当中,而周瑜在孙策攻伐整个江东的规划里地位远不如超远的亲戚孙香。(我觉得这还挺好理解的,再远的亲戚人家也姓孙啊,姓周的前同事,怎么都算不上是值得信任的第一梯队啊)

 

而孙香觉得袁术有恩于己(事实上摸着良心讲,袁术这个大冤种对孙策和他这一伙亲戚真是很重用的),借口太远拒绝了孙策的招揽。就有一种流川枫式的黑色幽默。

 

田冈孙策:你为什么不脱离袁术来江东帮助我!

 

流川孙香:因为离家近(冷漠)。

 

袁术以吴景守广陵,策族兄孙香亦为术所用,作汝南太守,而令贲为将军,领兵在寿春。策与景等书曰:“今征江东,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吴景即弃守归,孙贲困而后免,孙香以道远独不得还。——《三国志 吴书 宗室传》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佐证周瑜完全不在孙策一开始就拉拢的心腹范围内

 

袁术答应孙策去帮忙讨伐江东的时候,孙策是从寿春出发的,经过九江郡到历阳的一路上都在募兵,估计大多数招募的都是九江人。比如九江人蒋钦和周泰,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的前后投奔孙策。

 

孙策第一次授兵的记录,就是在周瑜的帮助下东渡攻下刘繇后,给蒋钦、程普和吕范三个真正心腹授兵。

 

蒋钦授兵记录: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也。孙策之袭袁术,钦随从给事。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与策周旋,平定三郡,又从定豫章。——《三国志 蒋钦传》

 

程普授兵记录:

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三国志 程普传》

 

吕范授兵记录:

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刘繇馀众,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三国志 吕范传》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跳起来急了,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因为孙策针对的不仅是周瑜,实际上在打完刘繇的时候,孙策也让吴景和孙贲回去找袁术述职,给自己的大老板袁术汇报他们的项目进度(以免有人忘记,再帮大家回忆一下,袁术攻伐江东这个项目的第一梯队其实本来就是吴景和孙贲,孙策和周瑜都是去帮忙的,孙策是从攻,周瑜是从攻的从攻)。

 

这实在是太明显了,孙策那么做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把曾经跟袁术有关系的人,一波一波支回去。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他先让周瑜回去,然后才让吴景和孙贲回去。

 

为什么孙策会这么做,因为此时他手上有着一路积累下来的兵力,如果周瑜在,他没有办法独吞这些兵力,如果吴景和孙贲这两位长辈在,他很难掌握一路上招募军队的绝对主动权。所以他就利用了他们都回袁术那边的时机,提前整合资源,通过【授兵】给自己的心腹来完成对军队的相对控制。。

 

我们来看看孙策的具体操作:

 

周瑜回到袁术身边,孙策择继续向会稽郡进军,讨伐太守王朗,并拜托吴郡都尉朱治,来讨伐家乡吴郡东段的吴郡太守许贡(详情见《孙策之死的迷案》)。此时,会稽东部都尉,钱塘人全柔(咱全女婿全琮他亲爹)就率先归附了孙氏集团(全女婿家入伙孙氏集团可是很早期的)。

 

在周瑜走后的这一段时间里,除了刚才提到的周瑜走前就获得授兵的程普、吕范和蒋钦外,孙策又给孙坚旧部韩当,自己招募的周泰、董袭等人都相继获得【授兵】。孙策这一时期的种种授兵行为,真正的目的就是通过军队改编将原本忠于袁术的部队全部分化掉。

 

周泰授兵记录: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三国志·周泰传》

 

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三国志·周泰传》

 

韩当授兵记录: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同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迁先登校尉,授兵二千,骑五十匹。——《三国志 韩当传》

 

董袭授兵记录: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袭迎於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三国志 董袭传》

 

【授兵】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把人拉入自己势力范围的标志性举动。然而,在孙策和周瑜一路把刘繇打败之后,如果他有把周瑜作为心腹留下和自己一起创业的想法,就应该在这一时期给周瑜授兵表达诚意,如同他对待吕范、蒋钦和程普一样。很可惜,没有。并且在支走周瑜后,又对韩当、周泰、董袭进行了授兵。

 

等到197年袁术称帝,孙策决定正式和袁术翻脸的时候,他需要在江东进一步扩张,需要人手帮忙时,就又立马把自己的这些亲戚吴景和孙贲,孙香又都叫来帮忙。

 

而且,同志们,周瑜、吴景、孙贲先后回到袁术身边去复命,都被孙策支走,其实并不能说明周瑜跟这俩孙策的亲戚是地位一样,因为人家整编好军队,化整为零收归己用以后,确立好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后,他可是把这些亲戚又都叫回来一起创业了,但孙策可没叫周瑜啊,原因上面说了。周瑜这个外人,是无法跟亲戚相比的,并不在孙策确立军队领导地位后召回来共同创业的对象里。

 

可能有人奇怪,孙策为什么防备心那么高?

 

因为当时孙氏集团内部本身也是一直有竞争关系的,孙贲回到袁术那边时,正“值术僭号,署置百官”,袁术让他当九江太守,结果孙贲不干,他直接抛弃妻儿回到江东,为什么啊,因为要回江东去占据集团内部极大的话语权啊!这个孙贲可是当年孙坚死后,代替孙策接管过一段时间孙坚全部的军队和政治资源,做过好一段时间孙氏代理家主的,并且可是一直到赤壁时期都还想着要把儿子送给曹操作人质,投曹的给自己留后路的人,他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好鸟啊。(孙氏集团的内部斗争详情参考《孙氏集体商斗大揭秘》)

 

而且从孙贲如此归心似箭,连家人都顾不上就往江东赶来看,这更加证明了他最开始是被孙策支走的,但是当下没想到孙策居然真的这么快就和袁术翻脸,等他意识到孙策的用意之后可不得赶紧跑回去。(我都可以想象孙贲听说孙策突然宣布独立时震惊的表情哈哈哈,孙贲:你小子不讲武德吧!)

 

顷之,术复使贲与吴景共击樊能、张英等,未能拔。及策东渡,助贲、景破英、能等,遂进击刘繇。繇走豫章。策遣贲、景还寿春报术,值术僭号,署置百官,除贲九江太守。贲不就,弃妻孥还江南。——《三国志 吴书 宗室传》

 

有一说一,孙策这段时期的一系列微操实在是精彩,政治手段满分,这居然都没人替他吹一下,怪哉。孙策不仅以自己的智慧让孙氏集团脱离了袁术的控制,也为自己家,也就孙坚这一支未来在集团内部掌握话主要语权做了非常积极有效的工作。

 

我们再说回短暂帮助了孙策一段时间的周瑜。

 

实际上这段时间也是周瑜唯一一次还有可能自己积累出一定资源和声望的时刻,因为讨伐刘繇的这一路上周瑜不仅是跟孙策地位平等的最原始的股东,两个人还共同作战,一起募兵,一旦他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惊艳,军威压过孙策,占据了更高的话语权,那还真的有可能在早期就获得更大独立的资本。

 

但不仅孙策没给周瑜这个机会,因为周瑜确实从表面上来看是来帮助同事的,他没有强行留下来的理由,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在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把之前一起募到的兵自己带走,不然你到底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拆台的。其次那时候他还在观察袁术,还没放弃袁术呢。至于有些人意淫的那是孙策担心周家的人在袁术那边当人质,所以才让周瑜回去之类的,完全就是逻辑谬误,如果袁术会因此绑架周家人,周尚根本就不可能同意周瑜把兵带出来,并且周瑜也不可能舍弃全族人安危,跑出来帮助孙策,他既然能来,就证明家人在袁术地盘根本没有危险。真是冤枉袁术了。

 

于是局面就变成了,孙策想周瑜走,周瑜也没有理由再留。周瑜就这样带着自己带出来的那点兵回小丹阳去了(再次强调,还镇丹阳的丹阳应是丹阳县,而不是丹阳郡)。从后面袁术把周家召回寿春,他们毫无反抗,迅速交接工作就回袁术身边了,也能证明当时不管是周家还是周瑜本人,都没有要继续和孙家或孙策继续深入下去的意图,但好在也没有闹翻或者产生任何不愉快,这给周瑜留下了足够的退路。(优秀的政治家是这样的)

 

再次强调一下,周瑜帮助孙策渡江击退刘繇后就被孙策遣回去了,孙策真正的初期创业,攻伐江东最重要的基本盘: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三郡,周瑜都没能参加,没能参加,没能参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到周瑜“观术终无所成”后,198年中才投靠孙策。

 

题外话,关于“还镇丹阳”的这个丹阳为什么不是丹阳郡,我找时间再详细讲。虽然也有一些所谓的学者信誓旦旦说周瑜去的是丹阳郡,还为孙策输送丹阳兵,但绝对是无稽之谈,扯淡他妈妈给扯淡开门——扯淡到家了。真的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历史依据。(此处点名方诗铭,非常典型的先定下结论,再去强行关联论据,真的滑稽至极,下次再细说)

 

另外,还需要强调一下,对比当时已经人丁凋零的周家,此时孙氏家族的军事实力确实是超过周家的。乱世中家族人丁兴旺才是本钱,不然冷兵器时代哪里来的武力保卫自家的财产?反正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少种树,多生孩子。富春孙氏在当时是人口众多的望族,单论武力值和战胜率,孙坚才是吊打他长子孙策和次子孙权的真猛男,他跟董卓的西北骑兵打也毫不逊色。孙氏说白了就是能打且人多,亲族多,亲兵多,在乱世中是有军事资本和政治能量的,

 

而整个孙氏集团说白了就是袁术集团的外包打手,袁术说到底是东汉士人家族,跟周家一样,在前期对打仗是一窍不通的。汉末官僚几乎不会打仗,孙坚和董卓属于南北的野蛮人,在乱世中凭借武力快速完成了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这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拼命的,孙坚也就很快就死于非命。

 

但他确实也给孙策留下了原始资本,有一个概念也需要大家认识到,那就是孙策平定江东靠的不是他个人,什么【少年谁都不靠就靠自己】【白手起家创业】,这当个故事听听就算了,谁信谁真傻么。孙策创业借助的能量包括但不限于其舅舅吴景,母亲吴夫人,堂兄孙贲,孙辅,孙暠,孙坚铁杆朱治,程普,韩当,黄盖,姑姑孙夫人,姑姑的儿子姑表哥徐琨,亲三叔孙静等等,是集合了一整个家族的强大力量。孙策的成功,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也是家族的齐心协力,同时也是时运来了。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孙策这一路下来都得到过什么具体的帮助:

 

① 孙策曾大败于山贼祖郎,被父亲旧部程普所救,否则早早丢了性命,饮恨西北。

 

② 渡江借助了周家的力量就不说了,讨伐张英时,还借助了姑姑孙夫人(孙坚妹妹,姑表哥徐琨妈妈)的“芦苇渡江计”。孙夫人其实在孙策进江东时,就一直跟随在军队中,并建议奇袭作战,首立渡江第一功注意,这是孙策自通过周家的协助成功渡江后的第一次胜利。

 

③ 待到攻打会稽郡太守王朗时,孙策曾被数度被击败。还是采取了我们老实人孙瑜的亲爹,孙坚三弟,自己三叔孙静围点打援的战术,才终于搞定王朗,啃下了会稽郡。

 

④ 吴郡也不是孙策打的,那是孙坚老部下朱治打的,是从吴郡太守许贡手里啃下的。连十五岁的孙权那个孝廉都是老朱总推举的。

 

朱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於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三国志 朱治传》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年纪一样的孙策可以创业,周瑜不行了,周瑜真的痛苦面具.jpg,周家确实不差钱,但也确实是凑不出那么多能干的亲戚长辈,因为这根本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啊,要不天天说农业社会,人丁兴旺时重中之重,你种地需要人手,打仗不是更需要?周异到底给周瑜留下了什么?周晖到底又给周瑜留下了什么?都不说留下人才了,起码留下点人手也行,但也没有几个。所以周瑜拿到手的军事资本牌真的完全无法跟孙策比。

 

论军事才能和成就,那摸着良心讲,周瑜远高于孙策,周瑜这一生就未尝一败,这没有任何疑问。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是一个家族,一伙人,一个人丁兴旺,都在当时最强军阀袁术手下担任要职的亲戚集团在行动,周瑜的璀璨和辉煌是需要完全的平台的,而孙权才是他的那个平台。

 


时期3: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不选择独立单干,而是去支持孙权?

 

别的不说,上面提到的周瑜走之前孙策第一波授兵的吕范、蒋钦、程普和周瑜走之后第二波授兵的周泰、韩当、董袭,授兵的年限或数量都不比周瑜少,这些人是忠诚于孙氏的,请问周瑜怎么可能策反这些人废掉孙权自立呢?

 

这还都只是外将,孙家亲戚内部的大佬,周瑜更不可能与之抗衡。

 

其实连孙策都不能说在孙氏集团里确立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何况是基本没有参与江东集团早期创业198年才入职的周瑜呢?孙策在《吴书》中地位的水涨船高,还真得依托于弟弟后来事业飞黄腾达,当上了皇帝,回来由胜利者书写这段历史,当然会为自己的亲哥大书特书。

 

其实只要粗略算一下周瑜当时的实际兵力,就知道周瑜想要在孙氏集团里直接独立出去单干完全是没可能的,他唯一能选的是换一个老板打工,比如和鲁肃一样可以北上归曹。

 

要知道,孙权上台后,可是笼络其姑表格徐琨,当了他的女婿。

 

孙策都曾经嫌徐琨拥兵太重,而把他的职位换成了自己外戚——舅舅吴景。徐琨后来不仅是孙权姑表哥,孙权为了拉拢他,还娶了他二婚的女儿,使其成为了自己的岳父,他手里是握着很多兵的。更何况,孙权还有自孙坚时期累积下来的兵力和政治资本。

 

周瑜在孙策时期就授兵两千,我们就算上他还带了一部分私兵,参考他协助孙策时带的500人,正式投奔孙氏集团后,他的兵力最多也就几千人,其实即便在十年后周瑜去世,他的遗言提出让鲁肃取代自己,将自己的余兵交给鲁肃接管也就四千人,当然那时候孙权给了他更高的督军权利(其实给鲁肃就等于给孙权了)。

 

更何况孙策刚死时,周瑜手下的兵绝对是少于十年后的。而光是孙权自己能够直接统领的兵,再加上跟他联姻的他表哥兼岳父徐琨的兵,就这两部分都不会少于几万人,十几倍于周瑜,请问周瑜要怎么反?这美貌和人格魅力它也不能当兵用,当卡刷啊。到底为什么会有人理所当然的觉得周瑜想废了孙权就随时可以呢?这什么地狱笑话?

 

【周瑜为什么不废掉孙权】这个问题真的很没有水平,还不如问问韩信到底为何就是不反刘邦?韩信确实有这个实力,这个真的很费解,可能这就是爱情把。因为邦子哥真的吃定了韩信吧,哈哈哈哈。

 

而且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本身也不想独立,人家是真聪明人,看得懂天下的局势,他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个真正的天命之子,去创造自己的从龙之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完成自己个人的人生理想。

 

不要忘记了汉末社会还有一个很普遍的客观现象——谶纬经学盛行(为给皇帝造势的玄学),周瑜是学霸级别的,人家正儿八经学过周易的,练兵都要用“九柳八卦阵”,会算卦,这不是他封建迷信,他是真的掐指一算相信哎呀“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

 

瑜姐be like:哇,这个人就是孙权!我捡到宝了!

 

周瑜大概是真的有点那什么“真命天子病”吧,笑死。

 

其实我们可以找另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做个对比,一个真正有野心想自己当帝王的人是怎么做的——那就是刘备。真正一直没有太好的机会但又想自己创业为主君的人,应该参考刘备的行为。刘备投靠过又背弃过那么多男人(小媚娃大贝贝),各位几时见过刘备像周瑜一样,跟哪个男人说过【我就是要辅佐你,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我就是要帮助你做皇帝。公孙瓒、陶谦、曹操说到底斗不过是刘备的工具人罢了。

 

刘备让我最佩服的一点就是,虽然他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但是他一直没有久居人下,甘于现状,通过不断得跳槽来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然后在诸葛亮给他出了《隆中对》,点明了战略纲领之后,他立刻迅速执行,哪怕在逆境里也没有放弃,效率贼高。甚至后面在曹丕称帝之后,连演都懒得演了,原地称帝,把野心和目标坐实(详情参考《加九锡》)。

 

但是周瑜所做的一切都很纯粹,那就是一门心思为孙权服务,为孙权谋划,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孙权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最终历史证明了他的选择没有错,孙权不仅称帝了,甚至还为他们的后代定下双重女儿亲家,准备让他们的后人共坐江山的,说白了,周瑜和孙权会在他们的孙子辈变成一个人,然后拥有皇位和天下,如果这都不算爱呢。

 

至于扭三那个周瑜动不动给孙权甩脸子的样子,和周瑜本人有一毛钱关系么?无啊。但凡看一眼《三国志》的都知道,周瑜对孙权有多么好,他这一生一次都没有忤逆过孙权,权瑜每次见面都要亲亲抱抱举高高那种,100%的对年下宠爱+对君主的尊敬。对孙权不仅是骨肉之恩的爱意,也在用为人臣下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帮助孙权最快时间树立君威,是对孙权真的是好的不得了。

 

那权瑜本来就是:

 

国色天香,任由纠缠,哪怕人生短。

 

你情我愿,你来我往,何等有幸配成双。


评论(19)
热度(767)
  1. 共8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