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民代表心儿

不混圈,自产自销,安静吃粮。
微博ID:岛民代表心儿,欢迎大家来微博找我玩!微博上我唠嗑会多一些~

© 岛民代表心儿
Powered by LOFTER

关于从周瑜入川看孙权和周瑜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之深到底有多恐怖

 

-----

 

原本是想聊聊周瑜的遗书,但在研究这一段的时候,我往前又仔细看了看关于周瑜入川的全过程,忽然意识到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孙权能同意周瑜入川这件事非常的惊悚。我读吴书的时候是很喜欢代入孙权视角来看事情的,就这件事假如换了是我,我真的觉得风险大到没法想象。

 

我们可以来捋一下当时孙权同意让周瑜入川要面临的具体风险:

1)放走自己手下一个接连打赢赤壁和江陵两场重大战役华夏为之震动的将军

2)周瑜走的时候是带走了孙权堂兄孙瑜和孙权的很多精兵。

3)曹操随时会卷土重来

4)刘备有坐大的预兆

5)巴蜀向来天险,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护体,易守难攻,最宜自立

 

第三点和第四点结合一下,如果周瑜若入蜀地自立,孙权则毫无制约能力,并且紧接着就会面临折损精兵被曹操和刘备夹击的一个局面,这对孙权来说可不是损失一点兵力,或者手下,或者按照某些阴谋论的思路周瑜会独立那么简单的风险了,孙权是实打实的可能会没命的。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居然还是二话不说同意周瑜取蜀,还把军队就给他了。

 

当然,假设周瑜真的跑去独立了,这对孙权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因为周瑜是当时他身边最重要的北伐一统的激进派+实力派。我们从后来周瑜死后的历史就能看到,周瑜死后,孙权无人可用,导致他不得不联合刘备,长达数年只能自己一边打仗,一边培养吕蒙蒋钦这些自己人,领地毫无拓展。简直可以说过程不一样,但是结果居然是差不多的。

 

这里有几个点,很值得探讨。

 

1. 有人说是由于孙权怀疑周瑜,周瑜才主动要求带宗亲孙瑜。

这完全无稽之谈,因为没有逻辑。

以周瑜的能力,真成功取蜀并想自立,孙瑜一个宗亲而已,又能耐他何?跟孙权点名要带孙瑜入蜀的主要原因:一是孙瑜手下有超过一万的部曲(精兵),二是之前206年讨麻、保二屯时,孙权直接放权让周瑜督管指挥过这位孙瑜堂哥,两人合作非常愉快,大胜而归,两人磨合得很好(要知道这两个地方其实很难搞,当年孙策和太史慈两大猛男一起也没搞定)。带孙瑜将军入蜀,周瑜十分有信心。

 

2. 有人说周瑜让孙权软禁刘备,孙权没有听从,证明孙权不信任周瑜。

我认为完全不是,为什么?因为孙权虽然没听从周瑜和吕范的建议,趁着刘备来京口软禁刘备,但他紧接着就同意周瑜带走他的精兵取蜀了。

而孙权同意周瑜入川取蜀这件事,比起周瑜一开始提议要软禁刘备,可以说孙权所承担的风险要大不知道几百倍。不考虑后续跟曹操的博弈,软禁刘备这件事本身有什么风险啊?难道还能担心诸葛亮连夜刺杀孙权吗,这件事本身是对孙权的政权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的。

而放周瑜入川这件事则比这风险大太多了!!如果周瑜入川后想自立,会比刘备入川还要惊悚。因为刘备入蜀带的是自己的兵,而周瑜带走的则是孙权很大部分精兵(孙权的身家性命)。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突然也顿悟了为什么会有孙权不信任周瑜的阴谋论了,毕竟以己度人,一般来说从理性自保的角度出发,谁都想不到孙权居然能同意风险这么大的提议,他居然可以信任周瑜依赖周瑜到这种程度。

 

而且,孙权在思考要不要软禁刘备这件事上的核心,并不是他反对周瑜,而是他在寻找一个更妥善的方式。首先当时提出软禁刘备的不止周瑜,还有吕范。而当时提倡联合刘备的是鲁肃。鲁肃和周瑜在战略上产生分歧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孙权虽然拒绝了软禁刘备建议,同时也拒绝了刘备来借南郡的请求,因此鲁肃和周瑜也并未产生实质冲突。

仔细想想,孙权及鲁肃对刘备其人错误的判断是由于没有接触过(尤其是孙权,刘备去京口才见了第一面),而周瑜和刘备这个人是实打实在赤壁后攻打江陵这一年里有长时间接触的,周瑜有机会长期观察刘备为人,从而发现他的枭雄本质,而鲁肃和孙权都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他们在对刘备这个人的判断上来说是不如周瑜来得精准的。

 

题外话,软禁刘备这个方案可行吗?我觉得还是有可行性,因为刘备后来见庞统的时候曾经就问过,你当年在周瑜手下当曹功的时候,他是不是曾经提过要软禁我的计划?庞统说是的,刘备自己感到非常后怕。说明刘备自己都庆幸当年这事没有真的发生。

 

此外,鲁肃同意联刘不是因为他多看重刘备,不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刘备的支持东吴就完蛋了ok?他和孙权对于刘备的态度是希望把他当靶子挡在曹操面前,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本来就是希望把刘备发展成一个可以支持自己的外戚而已,而孙权对刘备的培养目标就是像外戚徐琨或舅舅吴景一样。(所以虽然方式不同,但是周瑜鲁肃孙权三个人的战略目标其实还是一致的,总不会有人以为鲁肃要联刘是为了最后天下要三分吧,他们的目标都是要帮孙权建立统一帝业的呀)

 

以及当时的孙权也是已经经历了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他自己还亲自去合肥对抗了一下曹操的火力来策应西线的周瑜。孙权的个性和周瑜是不一样的,周瑜路子很野也自信,但那时候的孙权到底还年轻,他拿到的蓝图,按照鲁肃和周瑜在孙权18岁上台当年为他出具的《榻上策》的战略,是要先实现全据长江,然后马上划江而治称帝王,先开启南北朝模式与曹操抗衡,再寻求适合时机(如北方内乱),北伐统一中国。这是一个重点啊,要知道在孙权之前,中国南北方经济、政治、文化实力差距太大,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南方政权敢去抗衡北方中原政权的,孙权心里没底是难免的,他根本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学习对象。(我们权,六朝博物馆实至名归的开馆男主人哈哈哈)

 

所以他对于周瑜提议软禁刘备这个建议的态度是寻求更稳妥的解决方案,于是周瑜带着第二个建议回来了,那就是他自己直接入川,得益州后,则江陵的唯一入蜀通道对于刘备西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此时可以和坐镇扬州的孙权用益、扬两州左右夹击留在荆州的刘备,使刘备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乖乖做外戚,帮孙权在一线抵抗曹魏,孙权一听立马觉得靠谱。

 

这就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孙权为什么反而会同意一个客观角度来说比软禁刘备风险大百倍的建议?正是出于他对周瑜完完全全的信任、依赖和爱重。

 

然后就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了,为什么,孙权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冒这么大风险,把命门交到周瑜手上呢?!要看历史上下文啊,纵观孙权上位开始,从周瑜未得召命就自己带着军队回来支持他,率先对他行君臣之礼,让孙权从一开始就习惯了掌握权力,和鲁肃一起给他规划帝业蓝图,中间镇压山越,讨伐黄祖报仇,一直到打赤壁打江陵,用周瑜自己的话就是,孙权对于他来说是:“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简而言之,就是自从他来到孙权身边,孙权就什么都听他的,与他福祸与共,生死相依。

 

他们俩就没有存在过能让孙权对他不信任的事情啊,我一直都觉得孙权对于周瑜是有一种严重的雏鸟情节的,以至于周瑜死后,孙权痛哭流涕说“孤何赖哉”,我还能依靠谁呢。周瑜去世二十年后开国大典上的“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和赤壁宣战时孙权对周瑜表白的那句“此天以卿授孤”。这都是孙权亲自把自己的帝业和天命主动和周瑜绑定在一起的超高肯定。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感情和信任,是在实践中,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下来的,是完全足够支撑孙权信任周瑜带着自己的精兵去入川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当时周瑜打完江陵,自领南郡太守屯兵江陵的时候,周瑜在荆州实质上已经做成军阀,并且还拥有自己的二元君臣庞统,庞统是周瑜的臣却不是孙权的臣,全权为周瑜打理南郡政务(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而孙权已经从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回到大本营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去了,京口距离南郡差不多得有1000多公里吧,那么远的距离,孙权也完全没有担心周瑜会带着屯驻在江陵的精兵突然自立,而是完全放心周瑜在那边。


周瑜当时在荆州的权限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孙权实际上根本就没怎么管他,荆州的地(公安,周胤之后屯兵的地方)都是周瑜做主直接给刘备划的,刘备觉得少才去京口找的孙权。刘备提出借荆州恰恰就是因为周瑜自己作主分给刘备的地公安太小了,而刘备借口公安地方太小,才有了向孙权借荆州数郡,这才有了娶孙尚香、借荆州不还的故事。(这个请求还被孙权拒绝了,直到周瑜死后,孙权顿时感到抗曹的压力,才不得已同意了。)

 

这个点太重要了,要知道那时候孙权自己明面上也不过是个汉朝的杂牌将军啊,他赤壁也就准备出来三万精兵,那完全不是他称帝之后那种有绝对的皇权和兵力,可以全方位地去压制一个臣子的状态。然而周瑜当时却几乎可以说就是荆州的实际的拥有者,在这块土地二元君臣体系下,他可不是什么臣,他自己还有臣子(庞统),曹操派人(蒋干)接触他,孙权也不闻不问,这一切都孙权许可的!

 

真的太恐怖了啊!!

 

周瑜遗书的部分,下回再聊吧。

 

 


评论(9)
热度(329)
  1. 共3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